足迹
女主角蒋禹清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5章 神仙膏(第2页)

  掰好了馍饼,让伙计拿到后厨去煮,等待的时候,小铺的门帘再次掀起来,打外头进来两个精瘦的汉子。

  一进来就吆喝小二,要了两碗大份儿的羊肉泡馍。

  这两个人一边掰馍饼,一边扯着嗓子大声说话,若无旁人。

  其中一个人说:“一会儿吃完了饭,咱俩再去神仙馆弄点神仙膏来抽抽。那东西抽完了以后就跟上天了似的,飘飘欲仙。”

  另一个道:“要不然怎么叫神仙膏呢?肯定抽了能成仙才能叫这名儿。”

  蒋禹清拧了眉头,直觉这神仙膏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小伙计端了泡馍上来,蒋禹清慢慢的吃着。等那两个男子吃完了以后,蒋禹清也结了账,往身上拍了一张隐身符,迅速跟了上去。

  她想看看这所谓的神仙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两个人穿大街走小巷,七拐八弯的走了将近两刻钟,终于到了一条十分隐蔽的小巷子里。走到巷子尽头的一户人家,抬手敲了敲门。没过一会儿大门从里头打开来,两个男子走了进去。

  蒋禹清也跟着进了院子。

  绕过照壁,穿过不大的院了,就进了大堂。两边是厢房,厢房里砌了大通铺。上头躺着好几个正拿着烟枪吞云吐雾的男人。

  只一眼蒋禹清就断定,这所谓的神仙膏如就是鸦片,俗称大烟。而这所谓的神仙馆就是鸦片馆。

  这两个的男子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了,一进门就往炕上一躺。

  伙计睡门熟路的奉上了烟枪,点上烟土,两人满足的慰叹一声,开始同其他人一样,吞云吐雾,好不快活。

  蒋禹清上前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这些鸦片的纯度并不高,属于劣质的。想来制毒者对于这些这些鸦片的提取,也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粗糙。

  蒋禹清捏紧了拳头,恨得咬牙切齿。究竟是什么人,把这些害人的东西带进了大夏。

  蒋禹清在里头四下看了一圈,出了神仙馆以后,姜禹清直接给景衍打了通讯,说明了这里的情况。

  并且详细的说明了鸦片这种东西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前世华夏因为鸦片战争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能动摇国本的事情,景衍自然不敢怠慢,当即调集了兵马,封了这家烟馆,同时在全京城展开地毯式的搜索。

  神仙馆的老板伙计以及神仙膏的吸食者,一律抓进大牢严加审问。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整个京城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已经开了七家神仙馆。

  抓了神仙膏贩子和瘾君子将近一百三十人。这还只是明面上的,那些听到风声躲起来的或者是未知的瘾君子还不知道有多少。

  光是京城一地就这么严重,那么整个大夏又有多少人在吸食神仙膏?没有人知道。

  事态严重。次日早朝蒋禹清以大夏皇后身份,第一次出现在朝堂之上,同所有大臣们科普了神仙膏的危害。

  大臣们听了后,也是冷汗涔涔。原本还以为皇帝陛下小题大做的大臣们,也都改变了想法,一致决定禁神仙膏。

  必须禁!

  不仅要禁,还要严查背后的主使者。把这东西带进大夏的人,他们究竟是安的什么样的心?

  景衍当天便下令全国禁神仙膏。凡种植、制造、运输、贩卖神仙膏者,一经抓到,诛九族。

  吸食者,仗五十,徒三年。若为官员或有功名者,则革除所有功名,永不录用。

  并允许百姓匿名举报,凡举报事件一经查实,举报者可获得重金奖励。政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迅速发往全国。

  一同发出的,还有蒋禹清连夜让宫廷画师临摹的,彩色的罂粟全植株画像。

  次日,《京都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条政令,同时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刊登了皇后蒋禹清撰写的文章,上面用简单易懂的白话文,详细的说明了吸食仙神膏对人身对家庭对国家的危害,还配了说明图画。

  于是大家知道了,陛下封禁这个神仙膏原名叫鸦片,也叫阿芙蓉,是一种吸上了就不容易戒掉,轻则伤害自身,重则致使家破人亡的,不折不扣祸国殃民的毒品。它是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提取出来的。

  与此同时,各大书院、人员密集的酒楼饭店、歌舞坊等,都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前去宣讲仙神膏的危害。

  和安医院也在门口的展示牌上,贴上了关于仙神膏的大字报,宣传禁毒知识。甚至派了专门的医护人员,给前来看病的百姓们讲解。

  百姓们围着宣传栏边听边骂:“这些黑心肝的哟,咱们日子才将将好过一点,他们就把这样的东西带来大夏祸害咱们。陛下和娘娘做的好,就该封禁了他们,诛他们的九族。”

  景衍雷厉风行,各种举措多管齐下。一个月后,各地上报,全国共查封仙神馆49家,成品神仙膏上万斤,制毒贩毒人员共计二千三百七十五人。主要集中在沿海几个经济发达的府城,中西部地区尚未有神仙膏出现。

  所有涉毒人员,该杀的杀,该仗责仗责,绝不姑息。

  与时同时,这东西的来历也查到了,是沿海塔州府一个姓劳的不法商贾,从身毒那边弄来的。除了提取好的神仙膏成品,他甚至把植株也引入了大夏,还专门买了个上万亩的庄子用来种植罂粟。

  这样的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景衍直接下令,抄家灭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