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女主角蒋禹清免费阅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 中举2(第2页)

  后来出了考场,考官偷偷问我,那面是哪买的。我说是家中的娘子偶然从一位游商手中买到的,后来再去寻就再也寻不到了。那位大人还颇为遗憾。”

  只这几句话,蒋禹清便听得出来。方便面在这古代是极有市场的。想想这东西在后世食物充足的年代都能大行其道,没道里在这食物匮乏的古代,会生存不下去。

  这东西制作并不难。或许,以后蒋家可以专门做方便面卖也不错。赶考的学子、行商、走镖的、甚至是军队都是刚需客户。……当然,现阶段也只能是想想而已,就她现在六个月的小身板儿,来日方长罢。

  蒋家热闹了几日后,逐渐归于平静。但蒋家的门庭与普通村民家终是不一样了。

  首先便是田税。大夏律,举人可免一百五十亩田税。

  虽秀才时也可免田税,倒底只有十五亩。到了举人,便足足翻了十倍。说句难听话,便是什么也不做,单把这一百五十亩税挂出去,便也可一辈子不愁吃喝。

  难怪世人都说,穷秀才富举人。

  蒋家原本有十七亩田,蒋老头同家人商量后便又买了三十多亩,现在总共五十一亩。

  剩下的九十九亩,便打算给家里的亲家们分分。大房林氏的娘家,家里是开镖局的,没有田地。

  二房朱氏的娘家倒是有田地,但那般狼心狗肺的兄嫂,自然不在蒋家人预算之内。最后在全家人的一致决定下,把朱氏大伯的那三亩养老田给挂了。

  至于三房陆氏的娘家倒是有田地,只是她家即有举人又有秀才,压根就用不完,便不用给了。

  这么一算,总共还剩下九十六亩的名额。后来大家一合计,干脆把这名额给族里。

  西津渡的一脉相承的蒋氏族人总共四十七户,干脆一家给挂两亩,还剩下两亩便给了村里最困难的杨婆婆家。

  因此,蒋氏族长在族里宣布这个好消息的时候,蒋氏族人快欢喜疯了。都说蒋文渊家是讲良心的,自家发达了,也没忘了提携族人。

  大夏朝的田税是三十税一,与其他的朝代相比税收算是很低了。但这时代粮食产量不高,农民们一年忙到头再交了税也落不下几个粮食。

  两亩田每年至少能省下二三十斤的稻谷。换成糙米杂粮省着点能吃一个月。落在荒年,可是能救命的,能不高兴吗。

  杨婆婆并非蒋氏族人。她年轻时跟着父母逃难到此,后来嫁给了村里的杨猎户。

  杨猎户早年间进山打猎,遭了老虎,只留下孤儿寡母。杨婆婆好不容易养大了儿子娶了媳妇,儿媳妇生第二个孩子时难产去了。不到半年,儿子服徭役的时候也出了意外没了。

  只剩下杨婆婆带着六岁的孙子和三岁的小孙女,日子过得跟黄莲水似的。若不是村里人时常帮衬着,日子早过不下去了。

  杨婆婆怎么也没想到,蒋举人把她家的仅两亩田给挂上了,简直喜极而泣。这一年可就多了好些粮食,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会饿死了。蒋家真是大好人啊!

  杨家家徒四壁,实在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想了想,便领了两个孩子走到蒋家院子里,给蒋老头和老胡氏恭恭敬敬结结实实的磕了几个头,此举可给蒋家人吓得够呛,忙给祖孙几个给扶了起来。

  杨婆婆对蒋家人那是千成万谢,劝了好一会方才抹着泪回去了。

  这事传扬开来,村里人个个竖大拇指,都道蒋家仁义。

  定下税田的事,接下来该盖新房子了。

  老蒋家现在的房子虽然勉强够住,却是泥砖屋茅草顶。说句难听的话,是年年翻修年年漏。

  一到梅雨季,那是外头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时间一长,那墙角的灰菌子长的是一簇簇的。如今家中小有富余,儿子也考上了举人,来往的客人多了,着实有些不太体面。

  蒋老头和儿子们商量了下,决定起座三进的大院子,三兄弟一人一进。正好,过不了几年,孙子们也都长起来,到时候娶媳妇生孩子,也有地方住。